
中評社首爾11月6日電(作者 黃載皓)最近世界其他地區的危機給東北亞造成了相當否定的氣氛。烏克蘭-俄羅斯戰爭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戰爭正在將危機從歐洲蔓延到中東。這表明世界秩序可能發生變化。美國和俄羅斯在歐洲的力量平衡似乎正在發生傾斜,俄羅斯正將其國家命運寄托在維持力量平衡上。在中東,這似乎是一場規模較小的維持均勢的地區衝突,但歸根結底,伊朗和俄羅斯才是幕後勢力。
不過,與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地區的和平相對穩定,我盡量不對此過於悲觀。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中美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愈演愈烈,從任何角度看,妖魔化中國。這種情緒已從貿易戰蔓延到意識形態戰和入侵台灣論,引發了新冷戰的可能性。然而,目前似乎並不存在直接的武力衝突。我認為至少在該地區不會出現安全不穩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美雙邊對抗短期內有所緩和。對華政策正在從脫鈎向去風險轉變。從特朗普到拜登,每個人都熱衷於抨擊中國,但要在一瞬間中止數十年的利益分歧是不現實的。即使是為了拜登外交所鼓吹的中產階級的幸福,也不能將與中國脫鈎。中美關係即使不是敵對,至少也是對抗共存的現實。
其次,有跡象表明,韓美日組成的南三角與朝中俄組成的北三角正在發生轉變,但制約因素依然存在。南方三邊體系將加強安全合作,但結盟水平難以提升。日韓之間矛盾,很難在目前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美國也很難對目前的水平感到不滿。中俄關係正在加強,但中國處於中間位置。中國無法從南北三角的對抗中獲得國家利益。
第三,台灣是中美兩國的火藥桶,所以因此很難招惹。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強大國也不可能同時打多場戰爭。在歐洲和中東,美國別無選擇,只能進行干預。在這兩個地區之外,另一個危險地帶是台灣和朝鮮。很難想象美國能夠同時解決所有這些危機。中國在中東有影響力,比如促進了伊朗和沙特之間的和平關係,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也有重要影響力,如果把中國變成敵人,對美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台灣問題目前不能也不應該升級。中國也是,從戰略上講,等待更有利。
第四,雖然朝韓關係依然如水與油,南北雙方是否會做出進一步惡化關係的選擇還有待觀察。尹政府對朝鮮的強硬立場和平壤的進一步挑釁可能會惡化南北關係. 在韓國,統一部的合作職能已被取消或削減,國防部誓言廢除朝韓之間簽署的《919軍事協議》。朝鮮擴大了與俄羅斯的安全和軍事合作,並加強了其核能力和導彈能力。但是,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上,南北雙方都沒有信心將賭注國家及政權的未來。
第五,儘管韓國呼籲相互尊重,韓中關係可能會在中美關係的框架內進行管理。在韓國,中國的朝鮮政策被認為是無效的。此外,中韓兩國關係似乎並不融洽,中國對韓國的公開施壓,尤其是在THAAD爭議之後,傷害了韓國的民族尊嚴和民心,現政府須予以糾正。然而,韓國經濟形勢嚴峻,難以繼續無視近鄰。因此,在韓國繼續注重結盟的同時,最近也出現了一些與中國改善關係的跡象。
總之,東北亞安全形勢將處於不穩定中的穩定和穩定中的不穩定的雙重結構,中美關係進入不愉快但仍在努力溝通處理的模式。該地區許多不穩定問題的衝突化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至少,從破壞中獲利的力量很難戰勝希望維持現狀的力量。
(黃載皓: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學部教授,韓國全球戰略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評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